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园地 >> 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

国家天文台举办航天精神分享专题报告会

稿件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9-07-05

国家天文台“与新时代同行”创新文化论坛系列活动 

  228日下午,英雄航天员陈冬同志应邀访问国家天文台,为我台职工带来题为“仰望星空、抒写忠诚”的报告,与现场260多位观众分享了他的航天梦及航天人精神。太空经历分享会由国家天文台学术交流委员会举办,苟利军研究员主持。在近2个小时的报告中,陈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从一名优秀飞行员成长为航天员的经历,分享了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趣闻。  

  陈冬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197812月出生于河南洛阳,1997年入伍。曾担任空军某师某团飞行大队大队长,安全飞行15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610月执行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在轨飞行33天。先后获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以及中央军委授予的“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授予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当选为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者形象大使。 

  座无虚席的会场中,陈冬上校对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航天训练的艰辛、飞行任务的快乐、重返地球的“惊险”和踏上祖国大地的感动,都在他幽默诙谐的讲述中化作现场的阵阵掌声和笑声。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名航天员在“飞上太空”前都要经受体格、心理、专业等方面一系列严苛的训练,其中“超重耐力训练”要求航天员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相当于8个自己的重量压在身上,每次训练都会造成航天员面部肌肉变形,呼吸困难。“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要求大家在狭小密闭的隔离舱内开展抗疲劳抗寂寞训练,不睡觉连续工作,考验的不只是航天员的生理承受力,全程无死角监控和身后极具诱惑的上下铺,更是对人意志的挑战。“这时团体协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成功不是只靠一个人就可以的,而是要靠相互的信任和协作。”陈冬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  

  报告会上,陈冬还就航空航天有关知识和体验与现场的老师、同学们开展互动交流,并向提问者赠送了自己在太空拍摄的签名照片。当被问及上天前与家人分别时的心情时,陈冬腼腆的笑笑说,“这事儿有点煽情,上去的时候已经做好回不来的可能,遗书当然没有写,但在脑海里是想过这种事的。现场分别时,按要求我们和家属需要隔离,相聚十米分别站在两边,遥遥相望,其实是说不出什么的。”当观众问到在“上天”前后对人生的体悟是否有变化时,陈冬表示,一旦眼界开阔后,经历的东西会对人有很大的触动,站在飞船上看地球就这么大,而宇宙深不可测,飞船就像一颗尘埃,人类更显渺小。他低头沉思良久后说:“从飞船上看过我们的星球后,一是觉得地球这么美,它是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去爱护,碰到每个人我都想这样对他说。另外就是觉得生活中的‘大事’不再是大事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那这些小事算什么,把眼界放开一点吧。”  

  在报告的结尾陈冬说到,是祖国、人民、战友和亲人的支持和关爱给了他不懈的动力,帮助他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也实现了他个人的航天梦想。“在地面时,祖国是家,太空是梦;在太空时,天宫是家,祖国是梦。”陈冬上校的航天梦和航天人精神,也激励了在场每一位“仰望星空”的同路人。探索浩瀚宇宙的神圣使命,将伴随我们砥砺前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