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印发《共青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关于命名2019-2020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的决定》(中团工委发〔2021〕7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团队被命名为2019-2020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2022年2月,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机关刊《旗帜》杂志刊登《科技创新力 共绘“星”征程》一文,对该团队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科技创新力 共绘“星”征程
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被科技部、财政部认定为首批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属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历经20年的探索与建设,中心团队顺应国家与时代的发展方向,成为我国天文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团队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着力抓好党建工作,为科研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2021年,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文明号。
用信息技术托举天文探索新高度
在以云计算、大数据为特征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天文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与管理应用的重担落在了团队的肩上。团队在首席科学家崔辰州博士的带领下,实现了天文数据处理流程标准化,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数据管理系统,为促进天文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紧密围绕“率先行动”计划,坚持覆盖天文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理念,为郭守敬望远镜建立全球最大光谱数据库,超2000万条天体光谱数据通过中心对国内外用户开放共享;FAST数据系统由团队开发维护,其稳定运行极大提升了科研效率,加速成果产出,为国际观测申请提供保障。团队研发成果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入选中国科学院信息化优秀案例,为国内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树立了标杆。
从入局到领跑,跻身国际前沿
截至2021年底,中心平台访问量超5.6亿次,数据下载超2230万次,访问用户来自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亚洲首个通过世界数据系统CoreTrustSeal国际认证的数据中心,真正做到了天文领域的“世界大同”。2002年,崔辰州博士建立了中国虚拟天文台并加入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积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技术。中心团队从只有1人,到如今有十余名朝气蓬勃的核心成员。多名成员积极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组织,完成了从学习者、跟随者到参与者、领导者的成长和身份转变。2019年,崔辰州博士当选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主席,这意味着中国已跻身国际天文信息技术领域前列。团队研发的数据系统陆续在法国、德国、俄罗斯实施镜像,开启了我国天文科技资源影响全球的崭新历程。
携手公众共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