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天文台联合北京大学、北京天文馆以及中国科普博览和台湾清华大学等单位,在京举办“隆重纪念望远镜发明四百周年科学新视野”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得到美国John Templeton 基金会、 国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 中国香山科学会议、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等的大力支持。系列活动包括:
1、 2008 年10 月12 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6000人大型公众报告会,纪念望远镜发明400 周年。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和里卡多?贾可尼、一位“东方诺贝尔奖”(邵逸夫奖)得主杰弗里?马西教授为公众“以天之语,解物之道”, 介绍400年来,人类对天空的探索从太阳系扩展到距离地球百亿光年的广袤空间。这些精彩演讲把人们的视野从肉眼所及扩大到浩渺的宇宙深处,不仅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更激发人们探索的热情。
2、 2008 年10 月13-15 日,中外学者400余人云集北京大学,举行学术报告会,内容涉及天文、天文技术、天文史、宇宙与人类等。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们将汇聚一堂讨论望远镜发明400年来对科学知识的影响,关注望远镜发现400年后天文学和宇宙观的重大问题。
3、 举办青年学者竞赛,奖励5 位40 岁以下大陆青年学者。
4、 2008 年10 月16 日,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举行“国家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摄谱望远镜(LAMOST)”竣工典礼。
科学新视野活动为全球范围开展的2009国际天文年活动拉开了序幕。为纪念400年前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这一壮举,2007年3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确定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联合国大会于2007年12月20日通过了将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的决议。
2008年是中国天文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的一年。80年前,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以及后来建立的紫金山天文台等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天文界现在拥有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大学天文中心等研究机构和分布于全国的众多野外观测站。中国天文界从幼小成长到今天,已经装备了现代化的大型宇宙探测设备,加入到了宇宙探索的国际行列。2008年我国自主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摄谱望远镜”工程竣工,将为中国天文发展乃至国际天文探索做出自己的贡献。
创建于1987年的美国John Templeton 基金会始终支持对科学重大基础问题的研究,它的宗旨是“支持科学,探索重大问题。”这次选择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合作,正是因为中国已在国际科学界成为一个重要的成员,中国从经济到科技许多领域都显示出旺盛的发展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