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网站的新闻网页上刊登了一篇关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和他们的合作介绍“UA-China Collaboration Advances Astronomy Research”。这篇文章高度评价了中国天文学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并对国家天文台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斯图尔德天文台(Steward Observatory)的南银冠u波段巡天合作项目The South Galactic Cap u-band Sky Survey (简称SCUSS)进行了介绍和赞扬。亚利桑那大学天文系Edward Olszewski 教授评价说,他们和国家天文台的合作项目不但可以使斯图尔德天文台的90英寸(2.3米)博克望远镜CCD相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上得到大幅升级,而且使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国外的天文学家进行合作与交流,并使双方受益。亚利桑那大学天文系樊晓辉教授介绍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一直致力于和美国的高校进行积极而广泛的国际合作,目前国家天文台正在利用位于美国基特峰(Kitt Peak)的90英寸博克望远镜进行南银冠3700平方度天区的巡天观测,这些观测数据可以为国家天文台诸如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这样的大型观测设备提供选源和选天区的服务。
“中美合作南银冠u波段巡天” 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天文系斯图尔德天文台共同承担的国际合作项目,是中科院的方向性项目。该项目签署于2009年,将于2013年截止,主要负责人是国家天文台周旭研究员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图像技术实验室的Michael Lesser教授。该项目于2010年—2012年每年的秋冬季节(9-12月份)派遣国家天文台的观测人员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基特峰,利用90英寸博克望远镜进行南银冠天区3700平方度的u波段(中心波长3550埃)巡天。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提供深到23等的高质量南银冠输入星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中等红移类星体的发现,星系中星族的研究,银河系结构的探索等方面提供观测数据。在项目的早期,亚利桑那大学的Michael Lesser教授主要负责对博克望远镜使用的CCD 相机进行改造和升级,使望远镜的视场从以前的0.5度×0.5度(像素4k×4k)扩大到1度×1度(像素8k×8k),像元大小0.45角秒,蓝端的量子效率达到85%以上。由于新的CCD相机使望远镜在曝光5分钟的情况下观测到的极限星等可达到23等以上,比国际著名的斯隆数字巡天(SDSS)项目深1.5星等,因此很多国内外的天文学家都积极的参与到项目中来,除了亚利桑那大学外,还有上海天文台,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者积极加入。截止现在,该项目已观测了超过2000平方度的天区面积,预计2012年底将基本完成观测,2013年将发布星表和合并图像。
绿色区域是南银冠u波段巡天在赤道坐标系中的位置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