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07年大事记

发布时间:2009-08-26 来源:综合处
一月
1.6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通过参加由加拿大科学家领导的国际银道面射电巡天计划,首次发现了一个新的弱射电超新星遗迹,这个天体被命名为SNR G108.2-0.6,是迄今为止已知射电表面亮度最弱的6颗遗迹之一,也是我国学者首次发现此类天体。
1.19 国家天文台在总部北京组织了验收会,对国家天文台委托中国测绘科学院主持、双方合作研制的高精度人造卫星激光测距仪(SLR)系统及2006年在阿根廷San Juan大学天文台的观测情况进行验收。该卫星激光测距(SLR)系统在阿根廷获优良观测结果。近期国际卫星激光测距组织(ILRS)数据分析中心公布了全球35架卫星激光测距系统2006年观测资料的综合处理结果,国家天文台安装于阿根廷San Juan大学天文台的SLR系统,在与该大学的国际合作中,取得了优良的观测结果。
1.13 国家天文台承担的“十五”863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专家组由李济生院士、龚惠兴院士、王家骐院士、姚俊恩院士、周立伟院士、朱能鸿院士、刘振兴院士等14位专家组成。
1.23 国家天文台FAST实验室在北京组织了对“源精调平台的建模、制造和控制”子课题的验收会,密云FAST模型的馈源精调平台通过验收。
二月
2.4 2月4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项目)”首批三块1.1米六角形主镜子镜在望远镜安装现场—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顺利安装成功。
2.27 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各奖项于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奖励大会上揭晓。国家天文台获2项国家科技奖励。国家天文台总部“银河系磁场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27 由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指挥部主持的“焦面光纤定位(小系统)验收会”在中国科技大学举行,LAMOST焦面光纤定位(小系统)顺利通过实验室验收。
2.28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项目)”的地平式机架及焦面机构的机电联调工作完成,并取得实测技术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的佳绩。
三月
3.1 在美国出版的国际著名刊物《天体物理快报》(ApJL)上,发表了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与美国及加拿大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新成果:首次给出观测上的证据,表明古老的超新星遗迹与大质量星云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甚高能宇宙伽玛射线。
3.12 国家天文台组织的2006年度“十大天文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此次评选共选出“宇宙伽玛暴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等五项基础类及“LAMOST的6米主镜预拼接喜获成功”等五项技术发展类共十项重大天文科技进展。
四月
4.16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白春礼、办公厅主任蒋协助、基础局局长李定、计划局副局长吕永龙在国家天文台台长艾国祥、党委书记刘晓群、常务副台长严俊、副台长王宜等的陪同下视察了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密云观测站。
五月
5.4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于2007年5月4日下午4时左右视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慰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的科学技术人员。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白春礼院士,院办公厅蒋协助主任、国家天文台党委刘晓群书记、王宜副台长和怀柔基地首席科学家张洪起等怀柔太阳观测基地科研人员参加接待工作。
5.22 科技部基础司张先恩司长会见美国Templeton基金会代表商谈合作举办纪念望远镜发明400周年国际研讨会事宜。
5.23 北京分院考评组对国家天文台的公共事务管理贯标工作进行了现场考评。经评定国家天文台公共事务管理(公文处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宣传)均达到院二级标准。
5.28 凌晨3点,正在调试中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简称LAMOST)喜获首条天体光谱(见下图)。随着调试的进展,随后的两天LAMOST已不断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天体光谱。LAMOST开始产出光谱,标志着其各个子系统(望远镜光学和主动光学、跟踪控制、光纤、光谱仪已全部联通并达到要求的技术指标。
六月
6.1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带领科技部高新司与中科院高技术局视察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和密云观测站。
6.4 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人教局局长刘毅、基础局副局长黄勇、北京分院党组常务副书记、副院长项国英以及人教局、北京分院的有关同志组成的考核组,对国家天文台领导班子进行了届中考核。
6.20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亲笔复信国家天文台,表示荣幸地接受聘请,担任国家天文台主办的《中国国家天文》杂志(CAN)特约顾问。
6.24 国家天文台与北京大学等合作研究,揭示太空三维磁重联的几何机构,继2006年之后,其研究成果再次在《Nature Physics》发表。
6.29 由中科院基础局组织的“LAMOST小系统验收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LAMOST项目管委会主任白春礼、中国科学院李志刚秘书长、基础局李定局长、基建局孔繁文局长、南京分院严寿宁院长、国家基金委数理学部汲培文常务副主任、LAMOST科技委主任王绶琯院士等20多位专家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王东进副校长和国家天文台有关领导等出席了此次会议。经现场测试、评审,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通过LAMOST小系统的验收。
七月
7.1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发改高技[2007]1538号文件),原则同意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作为项目法人。
7.13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白春礼、人教局局长刘毅、北京分院副院长李婷以及人教局领导干部处和北京分院组织人事处的有关负责同志,到国家天文台宣布国家天文台领导班子调整,严俊任国家天文台台长。
7.20 国防科工委系统一司全体成员视察国家天文台兴隆和密云观测基地。
7.27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一行视察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和密云观测站,在密云观测站与国家天文台领导和科技骨干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八月
8.15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视察国家天文台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暨“嫦娥一号”卫星有效载荷发射场试验队出征动员大会。
8.25 2007年8月25日,东亚各地区的主要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国立天文台、韩国天文宇宙科学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天文物理研究所等天文台台长及代表,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总部举行了2007年东亚核心天文台台长联席会议。会议期间,院国际合作局邱华盛副局长会见了部分与会代表。
十月
10.10 2007年10月10日至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沈文庆副主任一行考察了国家天文台密云观测站、兴隆观测站、怀柔观测站。
10.23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任助理Tony Chan博士率领的NSF基础科学代表团来华访问。2007年10月23日NSF代表团部分代表Wayne van Citters与Thomas Barnes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北京办事处主任助理沈煜女士访问了国家天文台总部并与部分科研人员举行了座谈。
10.24 国家天文台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运控大厅现场转播“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实况,院机关、兄弟单位有关领导出席活动。
10.25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路甬祥院长向国家天文台等我院参与单位发来贺信。
十一月
11.12 国家天文台BATC巡天团组首席研究员周旭和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朱镇熹参加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17人内陆冰盖考察队,进行天文台址综合考察任务,他们还将安装调试我国首架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小型光学望远镜阵(CSTAR), 以备在极夜期进行天文观测。
11.20 2007年11月20日,由地面应用系统北京密云50米天线数据接收站和云南昆明40米天线数据接收站同时实时接收到由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CCD立体相机拍摄的探测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面地面应用系统总部后,实时处理并显示了月面图像,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工委孙来燕等领导和工程两总领导现场观看此一历史性的画面。
11.21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莅临国家天文台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指导工作。
11.23 2007年11月23日,科技部部长万刚、副部长曹健林,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等领导亲临国家天文台地面应用系统视察指导工作。
11.26 2007年1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揭下了由国家天文台负责处理、制作出的由19轨图像数据拼接的“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出席此次发布仪式并再次发来贺电。
十二月
12.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庆功会上,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国家天文台台长助理李春来研究员作为四个发言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向党中央领导同志和全国人民做了汇报。
12.27 CAPS项目组承担国家海洋局的海上大型锚系浮标通信、定位试验取得成功。
12月 国家天文台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附件下载: